福音勸喻–更完全地愛的生活

 
    

    「善師,我要做甚麼,才能承受永生?」(路18:18)富少年向耶穌 – 一位他認為有好榜樣,接近天主的人–提出承受永生的問題。他說自己從小已經遵守了全部天主的誡命,內心卻認為自己的行為未符合自己對天主的渴求。為甚麼?因為愛是不會滿足於「不犯錯」。試問一對熱戀的伴侶,怎會只滿足於「不出軌」、「不令對方不悅」;一位深愛孩子的母親,怎會只滿足於「不讓孩子挨餓」、「不讓孩子沒有機會讀書」。愛不滿足於自身,卻渴望與他人分享自己。舊約十誡是誡命,「旨在教人避免凡與愛德不能相容的一切」。(CCC 1973)福音勸喻,即神貧、貞潔、服從,「教人躲避那些本身雖不違反愛德,卻能阻止愛德成長的一切」。(同上)為甚麼教會鼓勵信徒實踐福音勸喻?因為實踐福音勸喻能使人對天主及鄰人的愛更自由、更忠誠、更強烈。

    從富少年一事,門徒們對「擁有財富的人難進天國」一話感到驚奇(谷10:23-26)。他們以為,如古聖祖亞巴郎、雅各伯,擁有財富是天主給予的福份。其實他們沒有錯,世物財帛本身,並非不好,因為都是天主所賜的。但是人很容易在擁有它們時,依戀它們,害怕失去它們,更漠視了超性的現實–天主,變得不平安,憂鬱。福音勸喻中的「神貧」,除了放棄對事物的主權,亦在於更自由地尋找世間的寶物,並對美好的事物有著更深刻的欣賞享受。譬如我很喜歡雪糕,家裏只剩下一杯,家人也很想吃。如果我想依戀雪糕,便不會願意與家人分享。或者一位母親正在看電視,嬰兒突然哭起來要吃奶。如果這位母親依戀她的個人娛樂時間,便不會願意立刻離開座位,抱起嬰兒,照顧其需要。依戀世物,會令人容易忘記他人,因為世物有限,獨佔後便不能與他人分享。天主卻不然,因為祂是無限的。如果一個人願意愛天主在萬有之上,願意為祂放棄自己的所有,他將會獲得更多。天主是萬有,是無限,天主能夠獨佔人,人卻不能獨佔天主,卻要在愛中與他人分享天主的愛。「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裏,你的心也必在那裏。」(瑪6:21)耶穌把我們當作了祂的寶藏,願意在我們心中存留,更願意把自己的血肉分給我們當食糧,使我們成為他的住所。我們的珍寶是甚麼?是天主嗎?如果我們的珍寶是基督,沒有人能把祂奪走,因為當我們住在祂內,祂也住在我們內。(若6:56)對於戀愛中的人,付出是一種迫切的需要。想要熱愛基督,我們便要交出自己的擁有物,從而把祂放在我們心中。因為愛,人可以為對方捨棄自己的壞習慣,更會從對方身上學習。越愛基督,便會越願意空虛自己,越有能力去愛他人,好能享受愛與被愛。

    活在這個強調自由戀愛主義的世代,「貞潔」或許是被誤會得最厲害的福音勸喻。有人以為守貞潔是禁慾,其實是學習自制。也有人以為嚴守不生育,其實是一種不擁有的愛。感謝天主,祂賜給我們人靈魂和肉身,使我們學習以靈肉合一,以表達我們的愛情。現時很多人發生性行為,都是跟自己不相熟,沒有想過發展長期關係的人進行。這不是愛,而只是在發洩性慾。這種慾望的確來自內心的渴願,因為人本能想去愛。但是,因為原罪,人容易走錯路,便不能整合地透過身體的行動表達內心的渴願。簡單來說,這些人未能正確地以性表達他們的愛。要完整地、純淨地愛,我們要控制慾望,並在友誼中讓貞潔之德開展成長。在相處中不只是不斷表達自己,亦要打開雙耳聆聽對方感受和需要。在兩顆心互相傾訴、公融中,一方面獻出自己,另一方面不強求擁有對方,而等待對方願意獻出自己。貞潔是在人論關係中表達合理的愛,而這份愛需要人以其身體表達。耶穌已經在二千年前把自己為我們獻出了,祂在等待我們!為了祂的愛,多少修道人願意以祈禱、克己及身體守貞,表達其對天主愛的忠誠!

    最後談論的是「服從」。服從即「謙遜」,以抗「驕傲」–原罪。小時候服從父母、師長不難,因為我們很信賴他們,願意把自己交給他們管理。然而,當我們長大了,有自己的判斷能力,對他人的言行有不同意見,能夠獨立思考,便開始變得難以順服於他人。在福音勸喻的角度,服從並不在於盲目地跟隨長上,而是在不犯罪的情況下,為光榮天主,捨棄自我,自願屈服於一個受造的人。大聖若瑟在聖母懷孕一事中,看似盲目地追求「周公」的話。其實,他如聖母一般,除了願意承行主旨,亦不斷「反覆思想」(路2:19),分辨天主的旨意。如同生活中的時間表,特別是長上編定的,因人的心意反覆無常,可能是自己累了、沒有興趣,總會想拖延時間,不遵守時間表。但服從正意味著在每件生活中的小事上,堅強意志,時間到了,立刻順命去作自己不願意去作的事。在寒冷的早上起床祈禱上學、想玩樂時卻要完成的課業、休息時父母呼喚自己幫忙做家務,都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十字架。耶穌「由所受的苦難,學習了服從」,所以每位因天主旨意而願意服從者都是不流血的殉道者!耶穌曾說過一比喻,父親叫兩個兒子去作同一工作,一個答應了卻不作,另一個拒絕了最後卻作了。天主願意我們嚴以律己,好能在服從中施與更多的愛。

    富少年稱耶穌為「善師」,他只在耶穌身上看見「真人」、卻看不見「真天主」。世上很多人以為耶穌只是一位如同孔子般的老師,願意跟隨他。可是,當信仰要求他們放棄自己的財物、時間、理想時,卻不願意擁抱這份更大、更富有的愛。「耶穌定睛看他,就喜愛他」(谷10:21)雖然天主召叫每一位信徒成聖,但祂也揀選了部分人完全實踐福音勸喻,給予他們更多恩寵,以自己的時間、機會和能力,修成圓滿的愛德。神貧要求精神上的捨棄以得擁有天主,貞潔要求身心靈合一的節制和忠誠以得一心一意愛天主,服從要求意志服從以求得天主的旨意,好去光榮祂。在我們跟天主這份愛與被愛的關係中,天主可能召叫了你和我付出更多,同時也讓我們享受更豐富、更契合和更激烈的愛。

    為了能夠明白並享受實踐福音勸喻的愛,我希望能用教宗方濟各的話作結:「如果獻身生活存留在天主的愛內,他會察覺美。他會發現神貧不是巨大的努力,而是天主給予我們和他人的更高的自由,是真正財富。他會發現貞潔不是嚴守不生育,而是一種不擁有的愛。他會發現服從不是紀律,而是以耶穌的方式,戰勝自己的凌亂」。

留言